图书介绍
滦县志 1986-2003【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9288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011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1054页
- 主题词:滦县-地方志-1986~2003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滦县志 1986-200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滦州精萃1
概述7
大事记9
第一编 建置区划第一章 县城31
第一节 区位·面积31
第二节 街区·道路31
第三节 实体分布35
第二章 镇乡37
第一节 合乡并镇37
第二节 各镇概况38
第三章 村街68
第一节 村街总况68
第二节 村民自治88
第二编 自然资源第一章 土地资源93
第一节 土地占用93
第二节 耕地变化95
第二章 水资源101
第一节 地上水101
第二节 地下水101
第三节 供需量102
第三章 矿产资源102
第一节 矿产产地102
第二节 矿产储量102
第三节 矿石质量103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103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105
第六节 管理机构107
第三编 人口111
第一章 人口变动111
第一节 自然变动111
第二节 机械变动111
第三节 流动人口及人口分布112
第二章 人口普查114
第一节 普查机构114
第二节 普查内容115
第三章 人口构成115
第一节 性别构成115
第二节 年龄构成116
第三节 民族构成117
第四节 职业构成118
第四章 人口质量119
第一节 体质119
第二节 文化程度122
第五章 人口控制123
第一节 措施与奖惩123
第二节 优生优育125
第三节 工作机构129
第六章 婚姻家庭129
第一节 婚姻129
第二节 家庭132
第四编 中国共产党滦县地方组织第一章 中共滦县委员会135
第一节 全委会135
第二节 常委会135
第二章 县委下属机构140
第一节 县委办公室140
第二节 组织部141
第三节 宣传部142
第四节 滦县机构编制委员会142
第五节 农工委146
第六节 统战部146
第七节 政法委147
第八节 老干部局147
第九节 县委党校148
第十节 党史研究室149
第三章 党委党组149
第一节 直属机关党工委149
第二节 党政机关、事业、企业党委党组150
第三节 镇乡党委150
第四章 农村党支部151
第一节 支部建设151
第二节 支部变化152
第三节 先进党支部153
第五章 纪律检查委员会155
第一节 纪委会议155
第二节 纪检工作156
第三节 行政监察157
第四节 机构设置159
第五节 镇乡纪委159
第六章 党员160
第一节 党员发展160
第二节 党员构成160
第三节 组织生活161
第七章 代表大会162
第八章 宣传教育163
第一节 理论学习163
第二节 理论研讨166
第三节 党性教育167
第四节 党教阵地建设168
第五节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169
第六节 主题宣传活动170
第七节 对外宣传172
第八节 队伍建设173
第九节 舆情信息174
第九章 组织建设174
第一节 干部管理174
第二节 干部培养178
第三节 组织整顿180
第四节 双评活动181
第十章 党风廉政建设182
第一节 党风党纪教育183
第二节 规章制度183
第三节 民主评议行风184
第四节 专项治理185
第十一章 统一战线186
第一节 组织党外人士参政议政186
第二节 安排党外人士领导职数187
第三节 对台宣传和统战工作187
第十二章 老干部管理188
第一节 管理服务范围188
第二节 管理服务内容189
第三节 管理形式189
第十三章 重大决策190
第一节 改革开放强县富民190
第二节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推进机构改革191
第三节 依据县情确定发展经济思路191
第四节 建立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廉政建设192
第五编 政权·政协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197
第一节 人大代表选举19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198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200
第四节 履行职权202
第五节 镇乡人民代表大会204
第二章 县政府205
第一节 机构改革205
第二节 政府领导成员205
第三节 办事机构208
第四节 派出机构209
第五节 施政程序要点210
第三章 县政协214
第一节 委员组成215
第二节 主席、副主席216
第三节 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17
第四节 政协工作220
第五节 政协办事机构223
第六编 改革开放第一章 改革开放启动227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形势227
第二节 改革发端229
第二章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231
第一节 实施大战略,谋求大突破231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改革232
第三节 企业改革234
第四节 对外开放238
第五节 改革开放与创新245
第三章 改革开放成就与变化247
第一节 成就247
第二节 变化248
第七编 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章 城乡建设255
第一节 城区建设255
第二节 村镇建设265
第三节 房产管理277
第四节 环境卫生和绿化279
第五节 建筑管理281
第六节 城乡建设规划283
第二章 交通285
第一节 公路286
第二节 桥涵290
第三节 运输299
第四节 公路管理307
第五节 交通机构310
第六节 铁路310
第三章 电力311
第一节 电力设施312
第二节 电力供应316
第三节 电业管理319
第四节 电力机构321
第四章 邮电321
第一节 邮政323
第二节 通信332
第三节 移动通信和联通339
第五章 环境监测与保护341
第一节 环境监测341
第二节 环境污染342
第三节 环境保护343
第四节 环保机构346
第八编 经济概览第一章 农村改革349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349
第二节 土地承包大户350
第三节 农村综合服务体系351
第二章 工业体制改革355
第一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355
第二节 全员风险抵押承包356
第三节 租赁经营356
第四节 产权制度改革356
第三章 商业体制改革357
第四章 经济发展概况359
第一节 发展速度359
第二节 小康建设360
第五章 经济结构364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结构364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结构364
第三节 三产结构365
第四节 投资结构366
第六章 经济效益367
第一节 地区生产总值367
第二节 国民生活367
第九编 农村经济第一章 农业371
第一节 农业体制改革371
第二节 种植业374
第三节 农业科技376
第四节 农业成本381
第五节 农业机构382
第二章 林果业383
第一节 树种与造林384
第二节 果树与果品388
第三节 植桑与养蚕392
第四节 林业科技393
第五节 花草394
第六节 国有林场394
第七节 林业管理机构395
第三章 畜牧水产业396
第一节 畜牧业396
第二节 动物疫病防治403
第三节 水产业406
第四节 科技服务408
第五节 畜牧水产业管理机构410
第四章 农业机械411
第一节 农机体制改革411
第二节 农机管理412
第三节 农机培训413
第四节 农机技术推广414
第五节 农机服务组织及经营416
第六节 农机机构418
第五章 水利418
第一节 水利改革418
第二节 农田灌溉419
第三节 防汛抗旱421
第四节 水利管理427
第五节 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430
第六节 水事移民431
第七节 人畜饮水432
第八节 水利机构433
第十编 滦县花生第一章 种植历史与品种437
第一节 种植历史437
第二节 品种演变439
第二章 管理与科研440
第一节 田间管理440
第二节 建设高产基地442
第三节 花生无公害栽培443
第三章 分布与产量444
第四章 加工与销售446
第一节 零散加工446
第二节 产业化经营447
第五章 重点企业与村镇448
第十一编 减负增收 惠农富民第一章 减负增收问题的产生453
第一节 农民负担453
第二节 农民增收问题454
第二章 农民减负455
第一节 涉农收费管理455
第二节 主要涉农政策458
第三节 涉农负担整治459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463
第五节 农民减负工作的领导463
第三章 农民增收472
第一节 调整农业结构472
第二节 科技兴农474
第三节 推动农村劳务输出474
第十二编 工业·乡镇企业第一章 工业481
第一节 企业类型481
第二节 生产门类及厂家484
第三节 经营管理486
第四节 名优产品及重点企业488
第五节 工业管理机构493
第二章 乡镇企业494
第一节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495
第二节 企业类型495
第三节 经营管理498
第四节 经营效益500
第五节 重点企业与新产品开发500
第六节 乡镇企业管理机构503
第十三编 商业贸易第一章 商业507
第一节 体制改革507
第二节 经济类型511
第三节 商业局系统经营网点的分布与变化520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的变化521
第五节 商业机构523
第二章 粮油523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524
第二节 统购订购议购525
第三节 粮油供应528
第四节 粮油加工530
第五节 粮油储备与调运531
第六节 粮油管理机构536
第三章 物资537
第一节 经营体制537
第二节 经营范围538
第三节 经营管理539
第四节 物资管理机构540
第四章 对外贸易542
第一节 外贸体制改革542
第二节 出口商品543
第三节 外贸管理机构543
第五章 集市贸易544
第一节 传统集市及市场管理544
第二节 专业市场548
第三节 综合市场551
第四节 居民区内的简易商场552
第五节 市场管理机构553
第十四编 财税金融第一章 财政557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557
第二节 财政预算内收支558
第三节 财政预算外收支565
第四节 乡镇财政568
第五节 财政管理568
第六节 债券575
第七节 农税工作576
第八节 财政机构577
第二章 税务578
第一节 税制改革579
第二节 税种税率580
第三节 征管改革597
第四节 促产增收600
第五节 税务机构603
第三章 金融603
第一节 货币流通603
第二节 存款605
第三节 贷款607
第四节 结算609
第五节 经理国库611
第六节 金融管理611
第七节 外汇外债612
第八节 金融机构613
第四章 保险616
第一节 财险617
第二节 寿险622
第三节 其他保险机构627
第十五编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631
第一节 计划体制631
第二节 计划编制631
第三节 计划实施632
第四节 计划机构634
第二章 统计634
第一节 统计内容634
第二节 统计方法635
第三节 监督与服务635
第四节 统计机构636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637
第一节 工商管理体制63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638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64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643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645
第六节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646
第七节 工商管理机构647
第四章 物价管理648
第一节 物价改革648
第二节 物价调整649
第三节 收费管理652
第四节 物价机构653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654
第一节 计量管理654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655
第三节 质量监督与管理655
第四节 质监机构656
第六章 审计657
第一节 审计手段657
第二节 企业审计657
第三节 财政金融审计658
第四节 行政事业审计658
第五节 审计调查659
第六节 社会审计659
第七节 内部审计660
第八节 审计机构662
第七章 土地管理662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663
第二节 土地管理开发668
第三节 土地监察675
第四节 土地使用现状676
第五节 土地管理机构678
第十六编 综合政务第一章 人事681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681
第二节 干部来源683
第三节 干部结构685
第四节 干部管理686
第五节 工资福利689
第六节 离休、退休、退职、退养693
第二章 劳动694
第一节 劳动管理694
第二节 劳动工资697
第三节 劳动保护697
第四节 劳动保险698
第五节 劳动就业704
第六节 管理机构705
第三章 民政706
第一节 拥军优属706
第二节 退役安置713
第三节 救灾救济715
第四节 殡葬管理721
第五节 地名管理724
第六节 社会福利725
第七节 民政机构725
第四章 信访726
第一节 信访数量726
第二节 信访办理730
第三节 领导接待731
第四节 信访信息732
第五节 信访目标管理732
第六节 信访机构733
第五章 建议提案办理733
第一节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734
第二节 政协提案办理734
第六章 法制·体改734
第一节 法制734
第二节 体制改革737
第七章 外事侨务741
第一节 外事741
第二节 侨务749
第十七编 政法·武装第一章 政法753
第一节 应对变化严打整治753
第二节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753
第三节 开展三项活动,加强队伍建设754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755
第二章 公安756
第一节 打击刑事犯罪756
第二节 治安管理760
第三节 户政管理764
第四节 出入境管理766
第五节 交通管理766
第六节 消防769
第七节 公安机构770
第三章 检察771
第一节 刑事检察771
第二节 经济检察774
第三节 渎职侵权检察(法纪检察)776
第四节 监所检察778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779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780
第七节 预防犯罪780
第八节 基层检察室工作780
第九节 科技强检781
第十节 其他检察782
第十一节 特案展示782
第十二节 检察机构783
第四章 审判784
第一节 审判程序784
第二节 审判制度785
第三节 案件审判787
第四节 审判监督788
第五节 审判机构789
第五章 司法行政790
第一节 法制宣传790
第二节 人民调解790
第三节 公证工作791
第四节 律师工作792
第五节 司法行政机构793
第六章 人民武装794
第一节 征兵794
第二节 民兵795
第三节 国防教育796
第四节 预备役团798
第五节 武装机构798
第十八编 社会团体第一章 工会803
第一节 县总工会和基层工会803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804
第三节 职能与活动804
第四节 职工生活福利806
第二章 共青团807
第一节 团员807
第二节 组织活动808
第三节 代表大会811
第三章 妇联812
第一节 主要活动812
第二节 代表大会815
第三节 妇联组织机构815
第四章 其他社会团体816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816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818
第三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822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825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826
第六节 消费者协会828
第七节 民用品维修行业协会829
第八节 老龄委员会829
第十九编 教育科技第一章 教育833
第一节 教育改革834
第二节 普通教育835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843
第四节 成人教育844
第五节 教师队伍845
第六节 课程846
第七节 考试847
第八节 经费847
第九节 教育管理机构849
第十节 驻滦院校849
第二章 科学技术852
第一节 科技体制改革852
第二节 科技服务853
第三节 科技成果855
第四节 科技应用861
第五节 科技机构863
第三章 气象与地震测报864
第一节 气象测报864
第二节 防地震工作865
第四章 档案管理868
第一节 档案种类868
第二节 档案收藏869
第三节 档案保管870
第四节 档案利用871
第五节 档案目标管理872
第六节 档案管理机构873
第二十编 文体卫生第一章 文体877
第一节 群众文化实体878
第二节 群众文艺表演879
第三节 图书发行与阅览880
第四节 电影883
第五节 体育885
第六节 文体管理机构893
第二章 广播电视894
第一节 广播894
第二节 电视895
第三节 有线电视897
第四节 其他业务管理897
第五节 广电管理机构898
第三章 卫生899
第一节 医疗机构899
第二节 医疗队伍906
第三节 医疗技术906
第四节 卫生防疫908
第五节 妇幼保健913
第六节 抗击非典型肺炎916
第七节 医政管理919
第八节 卫生管理机构920
第四章 药政921
第一节 药品法规宣传921
第二节 药品经营管理922
第三节 药品质量管理922
第四节 麻醉药品管理922
第五节 药品生产检验923
第六节 药政管理机构923
第二十一编 编史修志第一章 县级地方志书927
第一节 明嘉靖《滦州志》927
第二节 明万历《滦志》928
第三节 清康熙《续滦志补》928
第四节 清康熙《滦志》928
第五节 清康熙《滦志补》929
第六节 清乾隆《永平府志》929
第七节 清嘉庆《滦州志》930
第八节 清光绪《永平府志》930
第九节 清光绪《滦州志》930
第十节 民国《滦县志》931
第十一节 日伪时期《河北省滦县事情及唐山市事情》931
第十二节 新中国首部《滦县志》932
第十三节 《滦县年鉴》933
第二章 专业志书933
第一节 《滦县教育志》934
第二节 《滦县税务志》934
第三节 《滦县交通志》934
第四节 《滦县文化志》935
第五节 《滦县地名志》935
第六节 《滦县卫生志》936
第七节 《滦县土地志》936
第三章 中共组织史料93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滦县组织史资料》(1925-1987)93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滦县组织史资料》(1987-1992)93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滦县组织史资料》第三卷93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滦县组织史资料》第四卷939
第四章 其他资料书940
第二十二编 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章 文明新风教育945
第一节 思想道德教育945
第二节 法制教育947
第三节 “四有”新人教育949
第二章 创建文明城镇950
第一节 争创文明县城950
第二节 制订村规民约 创建文明村952
第三节 创文明单位953
第三章 学雷锋树新风954
第二十三编 民情习俗第一章 人民生活957
第一节 农民生活957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958
第三节 高消费生活959
第二章 风俗习惯960
第一节 生活960
第二节 礼仪967
第三节 节令969
第四节 良风美德971
第五节 恶习流弊973
第三章 民族宗教974
第一节 民族975
第二节 宗教977
第二十四编 人物第一章 革命烈士981
第二章 先进人物983
第一节 省级以上劳动模范983
第二节 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84
第三章 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名录987
第四章 己故副县级以上领导名录988
第五章 滦州游子989
附录995
编后记1001
索引1003
热门推荐
- 910079.html
- 1015011.html
- 3819953.html
- 1875099.html
- 1074996.html
- 1053900.html
- 2228681.html
- 2941056.html
- 1362379.html
- 1878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2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0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0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8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6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9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7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8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6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