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华南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46105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无机化学(学科: 高等学校 学科: 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化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4-4 晶体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 331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基1
础1
§1-1 引言1
§1-2气体1
(一)气体方程式1
目录1
§16-3银的化合物 382
(二)分压定律2
§1-3液体和溶液4
(一)液体的蒸气压4
(二)溶液的蒸气压5
习题 16
§1-4 固体6
(一)系统、环境和相7
§1-5一些概念和术语7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8
(二)系统的状态函数8
(三)内能8
(五)焓9
(四)热和功——非状态函数9
§1-6化学反应的焓变10
(一)反应进度10
(二)化学反应热13
(三)化学反应焓变13
(四)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14
(五)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计算14
(六)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5
(一)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18
§2-1微观粒子的特征18
(二)波粒二象性20
§2-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22
(一)薛定谔方程和三个量子数22
(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23
(三)氢原子波函数的图像24
(四)电子云的图像26
§2-3四个量子数28
§2-4多电子原子的结构29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29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31
(三)各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层结构31
(四)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36
§25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7
(一) 原子参数37
*(三)在不同溶剂中酸碱的强度和溶剂的水平效应 139
(二)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46
(三)元素的化合价47
习题48
第三章离子键和离子晶体50
(一)离子键的形成50
§3-1 离子键50
(二)离子键的特征50
(四)离子半径51
(三)离子的电子构型51
§3-2 离子晶体53
(一)晶格和晶胞53
(二)强酸弱碱所成盐的水解 153
(二)离子晶体最简单的结构类型54
(三)晶格中离子的配位数半径比规则55
§3-3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56
(二)缓冲作用 156
习题58
§4-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概述60
(一)元素的概述60
第四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60
(二)单质的概述61
(一)碱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63
(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63
氢氧化物63
§4-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63
§4-3 离子极化64
(一)离子极化的概念64
(二)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的影响65
(一) 通性66
§4-4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66
(二)碳酸钠68
(三)碳酸钙69
(四) 硫酸钠70
(五)硬水及其软化70
§4-5金属有机化合物72
(二)碳酸锂73
(一)概述73
*§4-6锂73
习题74
(三)锂和镁的相似性74
第五章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76
(一)共价键的形成76
§5-1价键理论76
(二)价键理论要点77
(三)原子轨道的重叠78
(五)配位键80
(四) σ键和π键80
§5-2杂化轨道理论81
(一)s-p杂化81
(二)sp杂化轨道和有关分子的几何构型81
(三)sp2杂化轨道和有关分子的几何构型82
(四)sp3杂化轨道和有关分子的几何构型83
(五)价键理论的局限性84
§5-3分子轨道理论84
(一)分子轨道理论要点84
(二)分子轨道的形成85
(三)一些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次序和分子轨道式86
(四)键级87
§5-4键参数88
(一)键能88
(二)键长89
(三)键角90
(四)键矩90
*§16-9化学电源 392
§5-5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92
(一)分子的极性92
(二)分子间力93
(三)氢键95
习题97
§6-1化学反应速率98
(一)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98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98
(一)浓度的影响及动力学方程100
§6-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有关理论100
(二)反应速率定义100
(二)温度的影响及阿仑尼乌斯方程105
(三)反应速率理论107
(四)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09
(五)非均相系统中的反应111
§6-3化学反应的方向112
(一)熵和熵变113
(二)吉布斯函数和化学反应自发方向114
(三)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116
(一)化学平衡的建立117
§6-4化学平衡117
(二)经验平衡常数118
(三)标准平衡常数120
(四)反应的限度122
(五)有关化学平衡的若干计算123
§6-5化学平衡的移动126
(一)浓度(或分压)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26
(二)总压力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27
(三)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28
(四)平衡移动的规律性130
(五)催化剂与化学平衡的关系130
习题131
(一)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134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134
(二)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状况134
§7-1强电解质溶液134
(三)活度和活度系数135
§7-2酸碱的质子理论137
(一)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137
(二)酸碱的相对强度139
§7-3溶液中酸碱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40
(一)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140
(三)K?与经验平衡常数Kc之关系141
(二)从热力学数据求算溶液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141
§7-4酸度常数和碱度常数142
(一)酸度常数Ka142
(二)碱度常数Kb143
(三)共轭酸碱的Ka和Kb的关系145
(四)分步解离及其常数145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146
§7-5 pH值和溶液中H3O+离子浓度146
的计算146
(二)溶液中H3O+浓度的计算148
§7-6离解平衡的移动150
(一)在弱电解质溶液中的同离子效应150
(二)溶液的稀释稀释定律151
§7-7盐类水解151
(一)弱酸强碱所成盐的水解152
(三)弱酸弱碱所成盐的水解153
(四)分步水解154
(五)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55
(一)缓冲溶液的特性156
§7-8缓冲溶液156
(三)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157
(四)某些缓冲溶液的pH值159
(五)缓冲溶液配制的计算示例160
*(六)盐酸缓冲溶液和氢氧化钠缓冲溶液160
(一)溶度积常数161
§7-9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161
(二)难溶电解质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规律163
(三)有关溶度积的一些应用和计算示例165
(四)分步沉淀165
(五)溶度积与溶解度166
*§7-10离子互换反应及其平衡常数167
(一)生成沉淀的反应167
(二)难溶电解质沉淀的转化168
(三)强酸与弱酸盐的反应168
(四)一元弱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169
(五)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169
习题169
(一)元素的概述172
(二)单质的概述172
第八章硼族和碳族元素172
§8-1硼族元素及其单质的概述172
§8-2硼化合物173
(一)硼的氢化物173
(二)硼的卤化物174
(三)硼的含氧化合物175
§8-3铝的化合物176
(一)铝的含氧化合物176
§8-4镓、铟和铊178
(二)铝的卤化物178
§8-5碳族元素及其单质的概述179
(一)元素的概述179
(二)单质的概述180
§8-6原子晶体和混合型晶体180
(一)原子晶体180
(二)混合型晶体180
(三)大π键的形成条件181
§8-7碳的简单化合物181
(一)碳的含氧化合物181
*(二)碳化物184
(一)二氧化硅184
§8-8硅的重要化合物184
(二)硅酸185
(四) 硅酸盐186
(三) 硅胶186
(五)分子筛188
(六)同类型硅的化合物和碳的化合物的结构比较190
§8-9锡、铅的重要化合物190
(一)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190
(三)锡、铅的盐类的水解192
(二)Sn(Ⅱ)的还原性和Pb(Ⅳ)的氧化性192
(四)锡、铅的硫化物192
§8-10对角线规则193
(一)铍和铝的相似性193
(二)硼和硅的相似性193
习题194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196
(一)氧化态196
§9-1氧化还原反应196
(二)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197
§9-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98
§9-3原电池200
(一)原电池的概念200
(一)金属电极电势的产生201
§9-4 电极电势201
(三)原电池的电动势201
(二)原电池的表示方法201
(二)电极电势的确定202
(三)能斯特方程205
*(四) 电极电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208
§9-5电极电势的应用208
(一)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209
(二)预测氧化还原反应可能进行的自发方向209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完成的程度211
§9-6元素电势图212
(一)元素电势图的表示法212
(二)应用元素电势图判断岐化反应213
*§9-7 电解214
(一)电解池214
(三)利用元素电势图计算电极电势214
(二)分解电压215
(三)影响离子放电的因素216
习题217
第十章氮族元素219
§10-2氮气219
§10-1氮族元素的通性219
§10-3氨和铵盐222
(一)氨222
(二)铵盐224
§10-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25
§10-5氮的含氧化合物229
(一)氮的氧化物229
(二)硝酸231
(三)硝酸盐234
(四)亚硝酸及其盐235
(五)NO- 3和NO- 2的特征反应236
*§10-6氮化硼等电子原理236
*(一)氮化硼236
*(二)等电子原理238
(一)磷的单质239
(二)磷酐239
§10-7磷239
(三)磷酸240
(四)磷酸盐242
(五)亚磷酸242
(六)磷的氯化物243
§10-8砷、锑、铋244
(一)砷、锑、铋单质244
(二)砷、锑、铋的氢化物244
(三)砷、锑、铋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244
(四)砷、锑、铋的盐类246
§10-9?-pH图的绘制247
习题248
§11-1氧族元素的通性249
第十一章氧族元素249
(二)臭氧250
(一)氧气250
§11-2氧的单质250
(一)氧化物概述251
§1 1-3氧化物251
()过氧化氢254
§11-4硫的单质255
(三)过氧化钠255
§11-5硫化氢和硫化物256
(一)硫化氢256
(二)金属硫化物257
(三)多硫化氢和多硫化物258
§11-6二氧化硫亚硫酸及其盐258
(一)二氧化硫258
(二)亚硫酸及其盐259
*§10-7酸碱的溶剂理论260
§11-8三氧化硫硫酸及其盐261
(二)硫酸261
(一)三氧化硫261
§11-9硫的其它含氧酸盐264
(三)硫酸盐264
(一)硫代硫酸钠265
(二)连二亚硫酸钠265
(三)过硫酸盐266
§11-10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废气的治266
理266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266
(三)酸雨267
(四)二氧化硫废气的治理267
(二)大气中硫污染的来源267
习题268
第十二章卤素和希有气体270
§12-1 卤素及其单质的通论270
(一)卤族元素的通性270
(二)卤素单质271
§12-2卤化氢和卤化物274
(一)卤化氢274
(二)卤化物278
§12-3卤素的含氧化合物279
(一)卤素的氧化物279
(二)含氧酸及其盐279
§12-4 拟卤素283
(一)拟卤素概念283
(二)氰、氰化氢和氰化物283
(三)氧氰、氰酸和氰酸盐284
(四)硫氰、硫氰酸和硫氰酸盐284
*§1 2-5卤素互化物和多卤化物285
§12-6生命元素和氟、氯、碘的生物功能286
(一)生命必需元素286
(二)氟的生物功能287
(三)氯的生物功能287
(一)希有气体的发现288
§12-7希有气体288
(四)碘的生物功能288
(二)希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性质和用途289
(三)希有气体化合物290
(四)氟化氙的结构291
习题291
第十三章配合物291
§13-1配合物的概念和组成293
(一)价键理论295
§13-2配合物中的化学键295
(二)晶体场理论概述299
(一)配离子的解离平衡305
§13-3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状况305
(二) 利用不稳定常数进行有关计算的示例309
§13-4螯合物310
(一)螯合物的概念310
(二)配合物(包括螯合物)的中心离子在周期表中分布情况311
(三)螯合物的若干重要特性312
§13-5配离子的转化313
(一)配离子间的转化313
(二)配离子和难溶电解质间的转化314
§13-6配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示例315
(一)配合物的颜色和溶解性315
(二)降低金属离子浓度316
(三)配合物的电极电势316
§13-7广义酸碱和软硬酸碱原理318
(一)酸碱的电子论318
(二)软硬酸碱原理及其应用示例319
*§13-8金属簇状配合物321
习题322
第十四章金属键和金属概论324
§14-1金属晶体的密堆积324
(一)六方最密堆积325
(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325
(三)体心立方密堆积325
§14-2金属键325
(一)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自由电子理论)简介326
*(二)金属键的分子轨道理论简介326
*(三)金属键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327
(一)混合物合金330
*§14-3合金330
(二)固溶体合金330
(三)金属互化物合金331
(一)晶体缺陷332
(二)非整比化合物333
*§14-5金属的存在和制备334
(一)金属的存在334
(二)金属的制备334
*§14-6金属的腐蚀与防腐337
*(一)金属腐蚀的原因337
*(二)金属的防腐338
*(三)从铁的?-pH图讨论铁的腐蚀与防腐339
习题340
§15-1过渡元素的通性342
(一)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342
第十五章过渡元素(一)342
(二)过渡金属的性质345
(三)过渡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性质346
§15-2钛副族348
(一)铁348
*(二)锆的性质和用途349
§15-3 钒副族350
(一)金属钒350
(二)钒的重要化合物350
*(三)铌和钽352
§15-4铬副族352
(一)金属铬353
(二)铬的重要化合物354
*(三)含铬污水的处理357
§15-5 锰副族358
*(四)钼和钨358
(二)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59
(一)金属锰359
(三)锰(Ⅱ)的化合物360
(四)锰(Ⅳ)的化合物360
(五)锰酸盐361
(六)高锰酸盐361
*(七)锰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氧化态图362
§15-6 铁系元素363
(一)铁系元素的一般性质363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364
(三)钴和镍的重要化合物367
§15-7羰基配合物369
(一)铂族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概述371
§15-8 铂系元素371
(二)铂、钯的重要化合物372
(三)溶剂萃取法提取分离铂、钯373
习题374
第十六章过渡元素(二)377
§16-1铜族元素的通性377
(一)铜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377
(二)铜族单质的性质378
§16-2铜的化合物379
(一)铜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80
(二)氯化铜和硫酸酮381
(三)铜的配合物382
(三)硝酸银383
(二)囟化银383
(一) 氧化银383
(四)银的配合物384
§16-4金的化合物385
§16-5锌族元素的通性386
(一)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386
(二)锌族单质的性质386
§16-6锌的主要化合物388
(一)氧化锌和氢氧化锌388
(二)硫化锌388
(三)氯化锌388
§16-7汞的主要化合物389
(一)汞的氧化物389
(二)汞的氯化物390
(三)汞的硝酸盐390
(二)铜酶391
*§16-8铜酶和锌酶391
(一)酶391
(三)锌酶392
(一)干电池392
(二)蓄电池393
(三)燃料电池393
习题394
第十七章镧系和锕系元素396
§17-1 镧系元素的通性396
(一)双峰效应和镧系收缩396
(二)氧化态398
(三)离子的颜色398
(五)化学活泼性399
(四)磁性399
§17-2希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400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00
(二)盐类401
(三)配合物402
§17-3希土元素的提取和分离402
(一)希土元素的提取402
(二)希土分离402
§17-4希土元素的应用404
(一)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404
(二)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405
(三)在玻璃陶瓷工业中的应用405
(四)在新材料方面的应用405
§17-5锕系元素的通性406
§17-6放射性同位素407
§17-7原子核反应408
(一)放射性元素蜕变409
(二)粒子轰击原子核409
(三)核裂变反应409
(四)热核反应409
(五)核反应中质和能的关系410
习题410
附录Ⅰ本书所用的有关单位411
附录Ⅱ一些物质的标准热力学函数414
的数据(298.15K)414
附录Ⅲ 1927年第五次苏尔维国际424
会议的说明424
附录Ⅳ标准电极电势(298.15K)425
附录Ⅴ 本书使用的符号意义431
索引434
热门推荐
- 3148206.html
- 2173482.html
- 977088.html
- 22214.html
- 2902460.html
- 218847.html
- 3103500.html
- 2587828.html
- 1743161.html
- 1307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3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6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3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2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9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7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9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9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