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 张宏志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5641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建根据地的探索,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的尝试(1927.8—1928.12)1

第一节 中共陕西省委“九二六”会议,清涧起义,武装斗争的开始1

一、大革命失败后,冯玉祥在陕西的统治1

二、省委“九二六”会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陕西的贯彻3

三、第一、第二次省委全体委员会议,农民主力军和土地革命思想的提出8

四、清涧起义及其教训14

五、中共陕西省委的反倾向斗争19

第二节 第三至第五次省委全体委员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接受盲动主义影响20

一、第三、第四次省委全体委员会议,省委改组20

(一)第三次省委全委会议20

(二)第四次省委全委会议21

二、第五次省委全体会议和第二次扩大会议,全省暴动方略的提出21

(一)第五次全委会议21

(二)第二次扩大会议25

第三节 渭华起义和旬邑起义,武装割据的尝试26

一、渭华起义26

(一)起义的酝酿26

(二)起义的组织领导28

(三)起义爆发30

(四)起义失败33

二、旬邑起义35

三、三原等地的农民起义37

四、起义失败的教训38

第二章 “六大”决议的贯彻,省委工作的转变,渭北、陕甘边和陕北有利形势的出现(1929.1—1931.10)41

第一节 “六大”决议在陕西的贯彻,省委由盲目进攻转向积蓄力量41

一、第四次省委扩大会议,学习与贯彻“六大”决议41

二、省委遭破坏,临时省委成立,中共中央对陕西的指示44

三、省委工作路线的转变47

四、农村阶级矛盾激化,党的工作转向灾民斗争51

第二节 陕西省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和两次贯彻左倾路线53

一、李立三左倾路线的贯彻及其被克服53

(一)第五次省委扩大会议,李立三路线的贯彻53

(二)第三次省委全委会议,李立三路线被克服57

二、王明左倾路线的贯彻58

(一)第四次省委全委会议,省委的分歧和彷徨58

(二)第五次省委全委会议,省委内部矛盾进一步发展59

(三)第六次省委全委会议,接受王明左倾路线60

第三节 渭北地区农村游击战争的开发65

一、渭北地区党的工作基础65

二、渭北游击战争的发动和失败66

三、省委对失败的检讨及工作布置68

第四节 陕西革命重心的转移,陕北农村群众斗争的开展73

一、陕北在全省革命形势中的地位73

二、陕北的反动统治和党的工作基础76

(一)井岳秀在陕北的黑暗统治76

(二)党在陕北的工作基础78

第五节 刘志丹、谢子长的早期军事活动,陕甘边和陕北党的武装力量的创建82

一、刘志丹、谢子长在陕甘边的军事活动82

(一)刘志丹、谢子长抓武装和刘志丹四次受挫82

(二)刘志丹的军事工作转向农村85

二、陕北游击队的建立和南梁会合86

第三章 陕甘边界和陕北红军的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1931.11—1932.11)90

第一节 陕甘游击队的艰苦转战90

一、三嘉原改编,陕甘游击队正式组建91

二、省委的预定方略99

三、游击队使用方向的分歧103

(一)正宁红色政权的建立,根据地中心区域的选择103

(二)出击渭北,西路失利108

(三)韩城失败110

(四)正宁根据地的恢复与再次丧失114

(五)南梁隐蔽,休养生息120

四、历史给予游击队的启示124

第二节 前仆后继的渭北游击战争126

一、省委对游击战争的部署126

二、游击战争的发动和挫折129

三、血的教训究竟是什么136

第三节 陕北农村斗争进入新阶段,党组织转向开发游击战争139

一、中共陕北特委的组织状况139

二、陕北党组织的历史特点141

三、党在陕北农村的基础144

四、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九支队的建立和发展146

第四章 陕甘边、陕北游击战争的不同形势,创建西北根据地进程中的战略转变(1932.冬—1934.春)154

第一节 成立红军第二十六军,开辟照金革命根据地154

一、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中央对陕甘边游击战争的战略构想154

二、陕甘游击队改编,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161

三、照金根据地的开辟163

四、创建照金根据地引发的省委内部斗争167

五、渭北游击战争再度兴起169

第二节 陕北游击战争的全面发动,三个战略区红军游击队的建立174

一、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游击战争全面发动174

二、陕北红军第一支队的整顿,第二、第三支队的建立177

(一)第一支队的整顿177

(二)绥(德)清(涧)地区第二支队的建立177

(三)神(木)府(谷)地区第三支队的建立178

三、陕北游击战争的挫折和再发展181

(一)第一支队的散失181

(二)第二支队改编182

(三)第三支队冲破“围剿”182

第三节 陕西红军游击战争的历史特点,刘志丹创建西北根据地的构想184

一、陕甘边和渭北游击战争的再次挫折184

(一)红二团南下渭华失败184

(二)陕甘边游击战争继续坚持190

二、陕北游击战争胜利展开,十一县游击根据地建立196

(一)陕北特委曹家坬会议,绥米佳吴游击战争的开展,第四、第五支队建立196

(二)神堂沟会议,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创建一师红军任务的提出204

三、保家寨会议,红二十六军后方北移,陕甘边、陕北两大区的战略协同206

(一)照金根据地丧失206

(二)保家寨会议,刘志丹的战略构想209

(三)南梁根据地的建立211

(四)西北根据地创建进程中的战略转变217

第五章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胜利发展,陕甘边、陕北工农民主政府成立(1934.春—1935.春)219

第一节 陕甘边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根据地大发展,工农民主政府成立219

一、第一次反“围剿”,红军游击战战略战术形成219

二、中共陕甘边特委7月决议,根据地和红军的巩固与发展226

三、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成立237

第二节 陕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根据地连成一片,工农民主政府成立240

一、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240

二、阎坬子会议,红二十六军三团北上241

三、第一次反“围剿”胜利243

四、惠墕里会议,红军第二十七军成立246

五、陕北工农民主政府成立252

第六章 西北根据地统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根据地发生危急(1935.春—秋)254

第一节 中共西北工委、军委成立,党组织和红军领导的统一254

一、陕甘边、陕北两根据地的发展形势254

二、中共西北工委、军委成立255

第二节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解放六座县城,陕甘边、陕北连成一片258

一、国民党军与红军双方战略方针及作战部署258

(一)国民党军258

(二)红军260

二、战役经过概要262

(一)第一阶段:红二十七军前哨战(1934.12.31—1935.4.30)263

(二)第二阶段:红军主力兵团组成,实施内线反攻(1935.5.1—10)264

(三)第三阶段,玉家弯会议,红军转入外线进攻(5.11—6.28)267

(四)南线(陕甘边)各部队的战斗行动273

(五)北线(神府地区)作战失利274

三、西北红军的军事战略转变275

四、西北根据地的新形势276

第三节 第三次反“围剿”,左倾路线占据统治地位,西北根据地发生危急277

一、北方局与陕北、陕甘边两特委的领导关系277

(一)领导关系的确立与疏通277

(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左倾路线290

二、第三次反“围剿”开始,红十五军团成立294

(一)前期作战,西北红军出师获胜294

(二)中期作战,红十五军团崂山大捷297

三、两局派驻西北代表团成立,左倾路线占据统治地位,错误肃反发生302

第七章 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西北根据地历史地位的转变(1935.秋—年底)306

第一节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挽救了西北根据地306

一、长征落脚点的选择,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毛儿盖、俄界、榜罗四次会议306

二、全国革命大本营建在西北的奠基礼——直罗镇战役312

三、中共中央对错误肃反的处理323

(一)中央五人“党务委员会”对错误肃反的处理及其遗留问题323

(二)中共中央(1983)28号文件对错误肃反的历史结论326

第二节 三个西北中央组织的建立,西北根据地历史地位的转变329

一、西北中央局成立,西北根据地党组织隶属于中共中央329

(一)中共陕北省委(1935.11—1937.4)330

(二)中共陕甘省委(1935.11—1936.5)331

(三)中共陕甘工委333

(四)中共神府特委333

二、西北办事处成立,西北根据地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334

(一)陕北省苏维埃政府336

(二)陕甘省苏维埃政府337

(三)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339

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西北根据地革命武装由中革军委统一领导与指挥340

(一)野战军340

(二)地方兵团340

(三)各地区游击队341

第三节 瓦窑堡会议,党的路线的转变,西北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日的策源地344

一、中共中央对历史信号的把握344

二、瓦窑堡会议,党的路线的转变346

三、西北根据地的历史使命,全国抗日的策源地348

第八章 根据地改制,成立陕甘宁特区,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准备(1936.1—1937.6)356

第一节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356

一、红军两大任务: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苏区356

二、东征作战经过概要358

三、西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历史地位的加强363

(一)陕北省形势363

(二)陕甘省形势365

第二节 西方野战军西征,开辟陕甘宁新区368

一、战前形势与任务368

(一)战前形势368

(二)西征和西北根据地的三大战略任务369

二、西征作战第一阶段,夺取地方370

三、西征作战第二阶段,巩固新区372

四、西征三大任务中统战工作的突出375

五、开展东线游击战争,成立中共东地区特委377

第三节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根据地获至巩固,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胜利实现382

一、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382

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红军主力南下,陕甘省的巩固与扩大383

三、中共中央进驻延安388

第四节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谈判,西北根据地更名陕甘宁特区389

一、国共谈判389

二、西北根据地政权转变394

三、中国共产党五月代表会议和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396

四、巩固陕甘宁边区,建立抗日后方397

后记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