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社会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劳动社会学教程
  • 刘艾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1411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劳动社会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

一、劳动社会学的产生条件1

二、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第二节 劳动社会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6

第三节 劳动社会学产生的理论渊源9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9

二、迪尔凯姆13

三、韦伯13

四、泰罗与梅耶14

第四节 国外劳动社会学研究简况16

一、美国的劳动社会学16

二、德国的劳动社会学17

三、法国的劳动社会学18

四、日本的劳动社会学19

五、前苏联的劳动社会学19

第五节 中国的劳动社会学20

思考题22

第二章 劳动者23

第一节 劳动者的社会学分析23

一、劳动者及其相关概念23

二、劳动者的构成26

第二节 劳动者的素质分析31

一、自然素质32

二、社会素质34

第三节 劳动者素质的测定39

一、劳动者素质的微观测定40

二、劳动者素质的宏观测定43

第四节 劳动者的社会化45

一、劳动者社会化的含义45

二、劳动者社会化的特点46

三、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46

四、影响劳动者社会化的因素53

五、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54

思考题56

第三章 职业与行业57

第一节 职业与行业的概念及特点57

一、什么是职业57

二、职业的功能及特点58

三、什么是行业59

四、职业与行业间的关系60

第二节 职业与行业的分类标准61

一、职业分类的标准61

二、行业分类的标准63

第三节 职业、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68

一、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68

二、行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发展72

思考题83

第四章 劳动者的职业地位与声望84

第一节 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84

一、概念84

二、职业地位与声望研究的理论渊源85

三、研究职业地位与声望的意义90

第二节 影响职业地位和声望的因素分析93

一、与职业有关的因素93

二、与评价者有关的因素94

第三节 职业地位与声望研究97

一、测定职业地位和声望的方法97

二、国外关于职业地位和声望的调查方法100

三、中国职业声望的调查与研究106

第四节 各国(地区)职业声望的比较109

一、对世界范围内职业声望等级相似性的研究110

二、对职业声望在国家之间评价不一致的解释112

思考题113

第五章 职业选择114

第一节 职业择人115

一、职业对个人的要求115

二、职业对个人的选择117

第二节 劳动者对职业的选择119

一、偶然性观点120

二、理性决定论120

三、社会一文化影响论125

第三节 劳动者与职业的匹配133

一、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学说133

二、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学说134

第四节 当今青年的择业特点137

一、职业选择向多样化方向发展138

二、职业选择时更注重物质利益139

三、职业偏好发生了变化141

四、职业选择时对家庭和国家的依赖思想有所转变142

思考题145

第六章 职业流动146

第一节 职业流动的分类和模式146

一、职业流动的概念及分类146

二、几种特殊的职业流动形式152

三、职业流动的社会结构模式155

第二节 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157

一、职业流动的社会结构因素157

二、职业流动的个人因素164

三、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166

一、职业流动的测量170

第三节 职业流动的测量及研究170

二、职业流动量(率)的研究174

第四节 中国的职业流动175

一、中国职业流动的历史回顾175

二、中国职业流动的障碍及问题179

思考题181

第七章 劳动组织183

第一节 劳动组织及其功能183

一、组织与劳动组织183

二、劳动组织的功能185

第二节 正式劳动组织186

一、概念及界定186

二、正式劳动组织的结构及类型187

三、中国正式劳动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92

一、非正式组织的特点196

第三节 非正式组织196

二、非正式组织的类型199

三、非正式组织的功能201

四、对非正式组织的分析202

第四节 组织理论204

一、古典组织理论204

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208

三、现代组织理论215

思考题218

第一节 国际企业文化的兴起220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220

第八章 企业文化220

二、企业文化兴起的原因221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内容要素223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223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224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类型及特征233

一、企业文化的类型233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236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237

第四节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240

一、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240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244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面临的任务246

思考题249

第九章 产业士气250

第一节 产业士气及评价指标250

一、对产业士气的界定250

二、劳动群体产业士气的评价指标253

三、劳动者士气高低的评价指标255

第二节 产业士气的形成及与有关因素的关系258

一、影响产业士气形成的因素258

二、产业士气与劳动生产率262

第三节 国外关于产业士气的主要理论265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265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268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271

思考题275

第十章 工会276

第一节 工会的来历及组织形式276

一、工会的来历276

二、工会的组织形式280

第二节 工会的性质和职能286

一、工会的性质286

二、工会的职能288

第三节 中国工会的地位和权力292

一、工会的法定地位和权力293

二、工会的实际地位和权力294

思考题302

一、社会关系303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303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303

二、社会关系的类型304

三、劳动关系的概念305

第二节 业缘关系306

一、业缘关系及其特点306

二、业缘关系的类型307

第三节 劳资关系及其变迁311

一、劳资关系的概念311

二、劳资关系的发展阶段312

三、劳资关系的类型314

四、工会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315

五、雇主协会的类型及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317

六、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319

七、西方国家劳资关系的新趋势321

第四节 中国的劳动关系及变迁322

一、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322

二、民主管理与劳动关系326

三、劳动关系的变迁335

思考题336

第十二章 劳动制度338

第一节 劳动制度概述338

一、对劳动制度的界定338

二、劳动制度的要素与特征339

第二节 劳动就业制度341

一、就业制度及基本类型341

三、劳动制度的分类341

二、中国的就业制度及其改革344

第三节 劳动工资制度353

一、工资制度及基本类型353

二、最低工资制度356

三、中国工资制度的发展及改革359

第四节 劳动保障制度364

一、失业保障制度364

二、中国的失业保障制度368

三、退休保障制度370

思考题375

第十三章 劳动社会学与劳动问题377

一、什么是失业378

第一节 失业问题378

二、产生失业现象的原因379

三、失业的代价381

四、中国的失业问题382

五、对中国失业问题的认识390

第二节 劳动中的特殊人群392

一、残疾人的劳动就业问题393

二、退休老年人的再就业问题399

三、妇女的劳动就业问题405

第三节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416

一、公平与公平分配417

二、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419

三、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措施425

参考书目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