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之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之路
  • 陈吉元,雷海章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2266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编 中国经济发展及农业发展概况3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前景3

(一)中国的崛起3

(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5

(三)问题与求解8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10

(一)中国农业:百年巨变10

(二)今日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14

(三)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7

(四)发展战略与对策23

第1编 21世纪中国农村技术与发展模式研究31

一、总论(农村技术发展模式研究)31

(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31

(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研究37

(三)粮食问题和食物结构的综合研究42

(四)未来农业高新技术研究47

(五)未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前瞻与预测56

二、专业篇(各论)67

(一)21世纪种植业科学技术67

(二)21世纪养殖业科学技术96

第2编 21世纪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113

一、产业化: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探索113

(一)诠释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实质113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历史与现实的选择119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124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评介128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128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模式132

(三)成本一收益比较:模式选择的理性分析138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选择143

(一)培植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点143

(二)拓展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148

(三)依托商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着力点155

四、探寻21世纪农业产业化之路:宏观构想与政策取向164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的总体判断164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表层分析与深层透视172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宏观构想177

第3编 21世纪中国乡镇企业发展187

一、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再铸辉煌业绩187

(一)乡镇企业的现状和特点187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地位、作用和意义189

(三)乡镇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191

(四)发展乡镇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92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再造经营机制优势194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客观性194

(二)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196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股份合作制操作规范202

(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活力206

三、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推进技术进步208

(一)推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8

(二)抓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211

(三)强化技术管理,完善技术进步机制216

四、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优化产业结构219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19

(二)影响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因素220

(三)构筑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原则223

(四)优化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方针、目标228

(五)探索工农业交融发展之路,改变双重二元经济结构231

五、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发展外向型经济234

(一)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意义234

(二)吸引外资,发展三资企业236

(三)采取多种途径,扩大产品出口239

(四)跨出国门,到境外办跨国子公司245

六、启动东西合作工程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247

(一)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别的现状247

(二)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差别的原因249

(三)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战略250

(四)启动东西合作工程,实现优势互补253

七、引导乡镇工业连片布局促进农村城镇化257

(一)合理生产布局,发挥当地经济优势257

(二)加快工业小区建设,获取聚集效益259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261

八、实行大、中、小企业并举提倡组建企业集团264

(一)实行大、中、小企业并举264

(二)提倡和促进乡镇企业集团的发展270

九、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综合效益274

(一)经营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综合效益274

(二)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发挥人的积极性275

(三)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提高劳动者的责任心277

(四)实施名牌工程,完善企业形象282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发精神潜能286

十、实施《乡镇企业法》强化宏观调控288

(一)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288

(二)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方针289

(三)切实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291

(四)规范、约束企业行为293

(五)健全乡镇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履行各部门职责295

第4编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组织形态、制度环境和目标选择299

一、效率与成本:多元化的组织转移形态299

(一)村庄集体经济组织形态的转移300

(二)农民自组织的转移306

(三)市场中介组织的劳动力转移311

(四)政府组织的劳动力转移312

二、制度环境:宏观与微观变革对转移的影响314

(一)制度变迁与宏观转移环境的优化315

(二)市场化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323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亚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326

(一)亚洲的经验326

(二)中国的选择329

第5编 21世纪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343

一、中国农村经济区域的划分343

(一)区域的基本特点343

(二)区域的一般划分方法343

(三)中国农村经济区域的划分345

二、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格局346

(一)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格局比较346

(二)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的效应351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355

(一)地域分工理论355

(二)平衡增长理论与不平衡增长理论356

(三)发展极与增长点理论359

(四)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361

(五)核心—外围发展理论362

(六)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364

(七)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368

四、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370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展望370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映射与影响373

(三)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与战略选择377

五、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开发381

(一)开发与经济开发381

(二)区域经济开发导向382

(三)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开发387

六、中国农村区域经济的生产布局与结构调整394

(一)生产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原则394

(二)农业生产布局与结构调整396

(三)乡镇企业的生产布局与结构调整400

(四)农村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405

七、加速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408

(一)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408

(二)中西部农村经济的增长潜力409

(三)加速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应当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411

(四)加速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412

第6编 21世纪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国土的大规模综合开发与治理425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425

(一)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背景425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427

(三)可持续发展的含义428

(四)已有的科学知识与可持续发展430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432

(一)我国国情与可持续发展战略432

(二)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435

(三)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440

(四)实事求是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战略442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42

三、中国农村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445

(一)农村环境相对稳定基础上的快速经济增长445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446

(三)乡镇企业对环境的冲击450

四、国土综合治理与开发454

(一)国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54

(二)国土综合治理工作的进展456

(三)国土治理的行动计划463

五、农村环境问题探讨与展望470

(一)谨防误入新的歧途470

(二)加快我国国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对策472

(三)未来展望477

热门推荐